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记(选择题)

首先分享两个网址:

一个是网友整理的笔记,内容很精炼,解题方法很容易理解,推荐多看看 点击打开链接

另外一个,是网上搜到的知识点,较为全面 点击打开链接

本博客是我整理了七套真题以及三套模拟题,将选择题中重点知识点归类进行总结。


1.关于RPR技术:

(1)RPR与FDDI一样使用双环结构;

(2)在RRP环中,源节点向目的节点成功发出的数据帧要由目的节点从环中回收(如果为FDDI环,则由源节点回收);

(3)RPR环能够在50ms内实现自愈;

(4)RPR环中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PR公平算法;

(5)可以对不同的业务数据分配不同的优先级;

(6)内环和外环都可以用于传输数据分组和控制分组;

(7)能够在50ms内隔离出现故障的节点和光纤段;

(8)是一种用于直接在光纤上高效传输IP分组的传输技术;

(9)两个RPR节点之间的裸光纤最大长度为100公里;

(10)RPR用统计复用的方法传输IP分组;

(11)RPR环将沿顺时针方向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外环,逆时针的叫做内环;


2.关于无线接入技术:

(1)光纤传输系统的中继距离可达100KM以上;

(2)Cable Modem利用频分复用的方法,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3)ADSL技术具有非对称宽带特性,上行速率64Kbps~640Kbps,下行500Kbps~7Mbps;

(4)802.11a和802.11g将传输速率提高到54Mbps;

(5)802.11b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1Mbps;

(6)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802.16标准的无线城域网(WMAN)接入,以及正在发展的Ad hoc接入技术;

(7)APON系统是PON和ATM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以ATM为基础的宽带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8)“三网融合”中的三网是指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

(9)宽带接入技术:数字用户线,XDSL技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局域网接入技术;

(10)在无线宽带接入网的结构中,远距离采用802.16标准的WiMAX(WMAN)技术,可以在50KM范围内提供最高50Mbps/s的传输速率,近距离采用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LAN;


3.关于服务器:

(1)服务器磁盘性能表现在磁盘存储容量与I/O速度;

(2)集群系统中一台主机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服务,但会影响性能;

(3)服务器总体性能不仅仅取决于CPU数量,而且与CPU主频、系统内存和网络速度都有关系;

(4)对称多处理技术可以在多CPU结构的服务器中均衡负载;

(5)采用RISC结构处理器的服务器通常采用UNIX系统;

(6)分布式内存访问(NUMA)技术将对称多处理器(SMP)和集群(Cluster)技术结合起来;


4.关于路由器:

(1)路由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吞吐量,背板能力,丢包率,时延与时延抖动,突发处理能力,路由表容量,服务质量,网管能力,可靠性和可用性;

(2)丢包率通常是衡量路由器超负荷工作时的性能指标之一;

(3)背板能力决定了路由器的吞吐量;

(4)语音、视频业务对延时抖动要求较高;

(5)突发处理能力是以最小帧间隔发送数据包而不引起丢失的最大发送速率来衡量的;

(6)吞吐量是指路由器的包转发能力;

(7)路由器的包转发能力与端口数量,端口速率和包类型有关;

(8)高性能路由器一般采用交换式结构;


5.关于外部网关BGP:

(1)BGP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2)BGP协议交换路由信息的节点数不小于自治系统数;

(3)一个BGP发言人与其他自治系统中的BGP发言人要交换路由信息就要先建立TCP连接,然后在此连接上交换BGP保温以建立BGP会话;

(4)open分组用来与相邻的另一个BGP发言人建立关系;

(5)BGP协议交换路由信息的节点数是以自治系统数位单位的;

(6)BGP是同一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7)BGP-4采用路由向量协议;

(8)BGP采用距离向量协议;


6. 关于OSPF协议:

(1)对于规模很大的网络。OSPF通过划分区域来提高路由更新收敛速度;

(2)每一个OSPF区域拥有一个32位的区域标识符;

(3)在一个OSPF区域内部的路由器不知道其他区域的网络拓扑;

(4)在一个区域内路由数目不超过200个;

(5)OSPF协议要求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用洪泛法发送此消息;

(6)距离、延时、带宽都可以作为OSPF协议链路状态度量;

(7)OSPF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

(8)链路状态数据库中保护一个拓扑结构图,并且在全网内保持一致;


7.关于集线器:

(1)连接到集线器的所有节点属于一个冲突域;

(2)连接到集线器的节点发送数据时,将执行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通过在网络链路中串接一个集线器可以监听该链路中的数据包;

(4)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只能对传输介质上信号波形的接受、放大、整形与转发的作用,而不涉及帧的结构,不对帧的内容做任何处理;

(5)使用双绞线连接工作站;

(6)连接到集线器的一个节点发送数据时,所有节点都能够收到;


8.关于综合布线:

(1)双绞线扭绞可以减少电磁干扰;

(2)多介质插座是用来连接铜缆和光纤;

(3)对于建筑群子系统来说,管道内布线是最理想的方式;

(4)嵌入式安装插座是用来连接双绞线的;

(5)STP比UTP的成本高。STP比UTP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6)对高速率终端可采用光纤直接到桌面的方案;

(7)建筑群子系统是连接名建筑物之间的线缆组成,除了双绞线,还有光缆和电器保护设备等;

(8)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内,提供与其他子系统的连接手段;

(9)作为水平布线系统电缆时,UTP电缆长度通常应该在90m以内;

(10)适配器具有转换不同数据速率的功能;

(11)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应该在90m以内;

(12)干线线缆铺设经常采用点对点结合和分支结合两种方式;

(13)在管理子系统中更改、增加、交换、扩展线缆用于改变线缆路由;


9.关于局域网设备:

(1)交换机在源端口与目的端口间建立虚连接;

(2)网桥的主要性能指标包含帧转发速率和帧过滤速率;

(3)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

(4)透明网桥一般用在两个MAC曾协议相同的网段之间的互联;

(5)二层交换机工作于数据链路层,它建立和维护一个表示MAC地址与交换机端口对应关系的交换表;

(6)中继器只能起到对传输介质上信号波形的接受、放大、整形与比较;

(7)中继器可以用于连接物理层协议相同的局域网缆段;

(8)三层交换机是具有路由功能的二层交换机;


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网络结构等等。 序言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3 计算机网络分类 1.3.1 局域网 1.3.2 城域网 1.3.3 广域网 1.3.4 互联网 1.3.5 无线网 1.4 网络体系结构 1.4.1 协议分层 1.4.2 服务类型 1.4.3 服务原语 1.5 ISO/OSI参考模型 1.5.1 参考模型 1.5.2 模型评价 1.6 本书的结构 第一部分 数据通信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 基本概念 2.1.1 信号与通信 2.1.2 模拟通信 2.1.3 数字通信 2.2 数据通信基础理论 2.2.1 信号的频谱和带宽 2.2.2 信道的截止频率与带宽 2.2.3 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2.3 传输介质 2.3.1 双绞线 2.3.2 同轴电缆 2.3.3 光纤 2.3.4 无线介质 2.4 多路复用 2.4.1 频分多路复用 2.4.2 波分多路复用 2.4.3 时分多路复用 2.5 数据交换技术 2.5.1 电路交换 2.5.2 报文交换 2.5.3 分组交换 2.6 调制解调器 2.6.1 调制方式 2.6.2 Modem标准 2.6.3 Modem分类 2.6.4 工作模式 2.7 小结 习题 第3章 物理层接口 3.1 RS-232-C接口 3.1.1 机械特性 3.1.2 电气特性 3.1.3 功能特性 3.1.4 过程特性 3.1.5 空Modem电缆 3.2 其他接口 3.2.1 RS-449接口 3.2.2 RS-530接口 3.3 小结 习题 第二部分 底层物理网络 第4章 广域网 4.1 广域网结构 4.1.1 虚电路和数据报 4.1.2 两者比较 4.2 广域网实例 4.2.1 PSTN 4.2.2 X.25 4.2.3 DDN 4.2.4 帧中继 4.2.5 SMDS 4.2.6 B-ISDN/ATM 4.3 各种广域网的比较 4.4 小结 习题 第5章 局域网 5.1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5.1.1 ALOHA协议 5.1.2 CSMA协议 5.1.3 CSMA/CD协议 5.2 以太网和IEEE 802.3 5.2.1 物理层标准 5.2.2 MAC协议 5.2.3 性能分析 5.3 令牌环网和IEEE 802.5 5.3.1 MAC协议 5.3.2 管理与维护 5.3.3 性能分析 5.4 网桥 5.4.1 透明网桥 5.4.2 源选径网桥 5.5 小结 习题 第6章 高速局域网 6.1 FDDI网络 6.1.1 与OSI的关系 6.1.2 帧格式 6.1.3 MAC协议 6.1.4 工作原理 6.1.5 拓扑结构 6.1.6 网络容错 6.1.6 技术指标 6.2 快速以太网 6.3 千兆位以太网 6.4 局域网交换机 6.5 小结 习题 第三部分 网络互联 第7章 网络互联与TCP/IP 7.1 网络互联层次 7.1.1 应用级互联 7.1.2 网络级互联 7.2 TCP/IP参考模型 7.3 TCP/IP参考模型的特点 7.3.1 TCP/IP的两大边界 7.3.2 IP层的地位 7.3.3 TCP/IP的可靠性思想 7.3.4 TCP/IP模型的特点 7.4 TCP/IP与ISO/OSI 7.5 小结 习题 第8章 IP 8.1 IP数据报 8.1.1 数据报格式 8.1.2 地址格式 8.2 IPv6 8.2.1 固定头部格式 8.2.2 IPv6地址 8.2.3 扩展头部 8.3 小结 习题 第9章 ARP、RARP和ICMP 9.1 ARP和RARP 9.1.1 ARP 9.1.2 RARP协议 9.1.3 报文格式 9.2 ICMP 9.2.1 ICMP报文类型 9.2.2 ICMP报文格式 9.2.3 ICMP差错报文 9.2.4 ICMP控制报文 9.2.5 ICMP请求/应答报文 9.3 小结 习题 第10章 IP路由协议 10.1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10.1.1 路由器 10.1.2 路由选择 10.2 Internet结构 10.3 基本路由算法 10.3.1 D-V路由算法 10.3.2 L-S路由算法 10.4 IGP:内部网关协议 10.4.1 RIP 10.4.2 IGRP 10.4.3 OSPF协议 10.5 外部网关协议EGP 10.6 Internet组播 10.6.1 组播协议 10.6.2 组的维护 10.6.3 组播范围 10.7 移动IP路由 10.8 无类域间路由 10.9 小结 习题 第11章 传输层协议:TCP和UDP 11.1 传输层基本原理 11.1.1 服务质量 11.1.2 传输层端口 11.2 UDP 11.2.1 UDP报文格式 11.2.2 UDP伪头部 11.2.3 UDP多路复用 11.3 TCP 11.3.1 TCP报文格式 11.3.2 TCP连接端点 11.3.3 TCP可靠传输 11.3.4 TCP流量控制 11.3.5 TCP拥塞控制 11.3.6 TCP连接建立 11.3.7 TCP连接删除 11.3.8 TCP紧急数据传输 11.4 小结 习题 第四部分 网络应用 第12章 客户/服务器模型与套接字编程接口 12.1 网络间进程通信 12.2 客户/服务器模型 12.3 套接字编程接口 12.3.1 套接字基本概念 12.3.2 套接字系统调用 12.3.3 其它系统调用 12.4 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套接字编程举例 12.4.1 客户/服务器模型流程图 12.4.2 套接字实现机制 12.4.3 Unix环境下的套接字编程举例 12.5 小结 习题 第13章 DNS域名系统 13.1 域名结构 13.1.1 平面型命名机制 13.1.2 层次型命名机制 13.1.3 层次型名字管理 13.1.4 TCP/IP域名 13.2 域名解析 13.2.1 TCP/IP域名服务器 13.2.2 域名解析 13.2.3 逆向域名解析 13.2.4 域名解析的效率 13.3小结 习题 第14章 远程登录Telnet和Rlogin 14.1 为什么要引入远程登录? 14.2 TELNET协议 14.2.1 Telnet工作原理 14.2.2 网络虚终端 14.2.3 Telnet选项 14.3 Rlogin 14.4 小结 习题 第15章 文件传输与访问 15.1 FTP:文件传输协议 15.1.1 FTP特点 15.1.2 FTP工作原理 15.1.3 FTP连接建立 15.1.4 FTP访问控制 15.2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15.3 NFS:网络文件系统 15.4 小结 习题 第16章 电子邮件 16.1 电子邮件系统体系结构 16.1.1 ISO/OSI电子邮件系统 16.1.2 TCP/IP电子邮件系统 16.2 TCP/IP电子邮件地址 16.3 TCP/IP电子邮件标准 16.3.1 TCP/IP电子邮件格式 16.3.2 MIME: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展 16.3.3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16.4 邮箱访问 16.5 小结 习题 第17章 万维网 17.1 Web页面浏览 17.1.1 浏览器和服务器 17.1.2 HTTP 17.1.3 HTML语言 17.2 交互式动态页面 17.2.1 CGI 17.2.2 Java 17.2.3 ASP 17.3小结 习题 第五部分 网络管理与安全 第18章 网络管理 18.1 互连网管理 18.2 SNMP网管体系 18.2.1 管理员/代理模型 18.2.2 MIB:管理信息库 18.2.3 ASN.1 18.2.4 SNMP 18.3 小结 习题 第19章 网络安全 19.1 基本概念 19.2 网络安全攻击 19.3 安全策略 19.4 安全机制 19.4.1 加密 19.4.2 鉴别 19.4.3 数字签名 19.5 防火墙 19.5.1 包过滤 19.5.2 应用级网关 19.6 小结 习题 第20章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 20.1 新型网络应用技术 20.2 宽带网络技术 20.3 无线接入技术 20.4 统一网络技术 20.5 网络安全技术 20.6 主动网络技术 20.7 小结 参考文献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